
技术支持
什么是七类线
七类线是一种8芯屏蔽线,每对都有一个屏蔽层(一般为金属箔屏蔽 Foil Shield),然后8根芯外还有一个屏蔽层(一般为金属编织丝网屏蔽Braided Shield),接口与现在的RJ-45相同。总屏蔽(一般为金属编织丝网屏蔽)+ 线对屏蔽(一般为金属箔屏蔽) 七类线 S/FTP Cat.7(HSYVP-7) 最高传输频率 600MHz,超七类线的传输频率为1000MHz。
六类和七类布线系统有很多显著的差别,最明显的就是带宽。六类信道提供了至少200MHZ的综合衰减对串扰比及整体250MHZ的带宽。七类系统可以提供至少500MHZ的综合衰减对串扰比和600MHZ的整体带宽。
大量的宽带应用促使人们需要更多的带宽。例如,一个典型的七类信道可以提供一对线862MHZ的带宽以传输视频信号,在另外一个线对传输模拟音频信号,然后在第三、四线对传输高速局域网信息。
六类和七类系统的另外一个差别在于它们的结构。六类布线系统既可以使用UTP,也可以使用STP。而七类系统只基于屏蔽电缆。在七类线缆中,每一对线都有一个屏蔽层,四对线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公共大屏蔽层。从物理结构上来看,额外的屏蔽层使得七类线有一个较大的线径。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连接硬件的能力,七类系统的参数要求连接头在600MHZ时所有的线对提供至少60DB的综合近端串绕。而超五类系统只要求在100MHZ提供43dB,六类在250MHZ的数值为46dB。
技术优势
飞速发展的网络应用对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2002年6月ANSI/TIA/EIA568-B铜缆双绞线6类线标准 [2] 凭借其250MHz的带宽满足了大多数的商业应用。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50MHz带宽不能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选择线缆类型应从线缆用途、要求的传输容量、传输带宽、价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线缆类型有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缆三大类。
1) 非屏蔽双绞线UTP,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布线系统,适用于传输带宽在250MHz以下,没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网络应用,其优点是整体性能不错、价格便宜、施工和维护比较方便。六类布线系统已经达到了非屏蔽双绞线的性能极限。
2)铝箔屏蔽的双绞线FTP,带宽较大、抗干扰性能强,具有低烟无卤的特点。相对的,屏蔽线比非屏蔽线价格及安装成本要高一些,线缆弯曲性能稍差。 六类线及之前的屏蔽系统多采用这种形式。
3)独立屏蔽双绞线STP,每一对线都有一个铝箔屏蔽层,四对线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公共的金属编织屏蔽层,这是七类线的标准结构。它适用于高速网络的应用,提供高度保密的传输,支持未来的新型应用,有助于统一当前网络应用的布线平台,使得从电子邮件到多媒体视频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在同一套高速系统中传输。额外的屏蔽层使得七类线有一个较大的线径,这些特点要求在设计安装路由和端接空间时要特别小心,要留有很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弯曲半径,目前康宁公司已经在中国推出了7类布线系统。
早在1997年布线标准化机构和制造商就已经提出了七类铜缆布线系统的构想。它能提供至少500MHz的综合衰减对串扰比和600MHz的整体带宽,其连接头要求在600MHz时所有的线对提供至少60dB的综合近端串绕。而超五类系统只要求在100MHz提供43dB,六类在250MHz的数值为46dB。而且,由于其绝佳的屏蔽设计和高带宽,一个典型的七类信道甚至可以同时提供一对线862MHz的带宽用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在另外一个线对传输模拟音频信号,然后在第三、四线对传输高速局域网信息。
与光纤局域网相比,七类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希望的性能和带宽,但其总体成本只是光纤的几分之一。有些人会认为光纤系统可以给人们带来足够多的带宽,并且光缆与七类线缆价格接近。但是,如果考虑到光纤路由器、光交换机和光网卡的成本因素,光纤的价格优势就会很快地丧失。
对比
国际公认的网络线缆标准划分为七个类别,我们目前最常见的是五类线和六类线。七类线不再是一种非屏蔽双绞线了,而是一种屏蔽双绞线,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0Gbps的应用。
什么是超六类线
网线类别
Belden IBDN研制了目标在40℃以上仍可正常运行的高性能布线系统,并在1999年底正式推出IBDN 4800LX系统,其最终的指标达到300MHz带宽,可在50℃时依然达到6类标准规定的20℃的性能指标。为了区别于普通6类布线系统,这种带宽性能远超6类的布线称为超6类。
区别和使用
大部分的超6类布线与同品牌的6类布线使用相同的模块和跳线,因此它们主要的区别在线缆上。IBDN的超6类线缆4800LX从一开始的目标就定在较高温度下正常运行,因此其线缆构造特点之一就是大线径,传输导体的直径从普通6类的0.5mm(24AWG)增加到0.6mm(23AWG);也有某些厂家在开始的超6类线缆采用了24AWG而尽力改善NEXT的方法,但到2002年的改进线缆中将其线径加到23AWG。另一特点是在4个双绞线对间加了十字形的线对分隔条。没有十字分隔,线缆中的一对线可能会陷于另一对线两根导线间的缝隙中,线对间的间距减小而加重串扰问题。分隔条同时与线缆的外皮一起将4对导线紧紧地固定在其设计的位置,并可减缓线缆弯折而带来的线对松散,进而减少安装时性能的降低。4800LX是首个采用十字分隔条的超6类线缆,后来的线缆群起仿效而采用类似的技术。
什么是六类线
六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五类的带宽,五类线为100M、超五类为155M、六类为200M。在短距离传输中五类、超五类、六类都可以达到达到1Gbps,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高于五类、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
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快速通信的需求,对宽带带传输高速率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网络的通信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的带宽也在不断的增加。2002年6月ANSI/TIA/EIA568-B铜缆双绞线6类线标准已经正式出台。 [1]
一、ANSI/TIA/EIA568-B标准由ANSI/TIA/EIA568-A标准演变而来,ANSI/TIA/EIA标准属于北美标准系列,在全世界一直起着综合布线产品的导向工作。新的568-B标准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和568-B3光纤布线组件。
(1)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
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电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以及与现场测试相关的内容。
(2)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
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以及用户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相关的内容
(3)568-B3光纤布线组件
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与光纤电信布线系统的组件规范和传输相关要求内容。
二.ANSI/TIA/EIA568-A与ANSI/TIA/EIA568-B主要区别点
2.1新术语
(1)术语“衰减”改为“插入损耗”,用于表示链路与信道上的信号损失量。(2)电信间(TC)改为电信量(TR)。(3)“基本链路”改为“永久链路”2.2介质类型
(1)水平电缆4对100Ω3类UTP或SCTP4对100Ω超5类UTP或SCTP2条或多条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
(2)主干电缆100Ω双绞线,3类或更高;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3)568-B标准不认可4对4类双绞线和5类双绞线电缆
(4)150Ω屏蔽双绞线是认可的介质类型,然而,不建议在安装新设备时使用。(5)混合与多股电缆允许用于水平布线,但每条电缆都必须符合相应等级要求,并符合混合与多股电缆的特殊要求。
2.3接插设备线与跳线
(1)对于24AWG(0.51mm)多股导线组成的UTP跳接线与设备线的额定衰减率为20%。采用26AWG(0.4mm)导线的SCTP线缆的衰减率为50%。
(2)超5类模块化线缆需要在出厂前端接与测试。
(3)多股线缆由于具有更大的柔韧性,建议用于跳接线装置。
2.4距离变化
(1)现在,对于UTP跳接线与设备线,水平永久链路的两端最长为5m(16英尺),以达到100m(328英尺)的总信道距离。
(2)对于二级干线,中间跳接到水平跳接(1C到HC)的距离减为300m(984英尺)。从主跳接到水平跳接(MC到HC)的干线总距离仍遵循568-A标准的规定。
(3)中间跳接中与其它干线布线类型相连接的设备线和跳接线从“不应”超过20m(66英尺)改为“不得”超过20m(66英尺)。
2.5安装规则
(1)4对SCTP电缆在非重压条件下的弯曲半径规定为电缆直径的8倍
(2)2股或4股光纤的弯曲半径在非重压条件下是25mm(1英寸),在拉伸过程中为50mm(2英寸)。
(3)电缆生产商应确定光纤主干线的弯曲半径要求。如果无法从生产商获得弯曲半径信息,则建筑物内部电缆在非重压条件下的弯曲半径是电缆直径的10倍,在重压条件下是15倍。在非重压/重压条件下,建筑物间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与建筑物内电缆的弯曲半径相同。
(4)电缆生产商应确定对多对光纤主干线的牵拉力。
(5)2芯或4芯光纤的牵拉力是222N(501bf)。
(6)超5类双绞线开绞距离距端接点应保持在13mm(0.5英寸)以内,5类双绞线应保持在75mm(3英寸)以内。
区别
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布线标准采用星形的拓扑结构,要求的布线距离为:永久链路的长度不能超过90m,信道长度不能超过100m。
另外,六类线中加入了一字或十字的硬骨。而超五类线中没有,再有就是带宽不同超五类的带宽是155M,而六类线的带宽可以达到250M。
选购六类线的要素
作为网络建设的基础设施,布线系统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据统计,由不良布线系统所导致的网络故障占故障数的70%。因此,选择一套真正的六类布线系统一定要注意以下8要素:
1.真正的六类系统应该从接插件、线缆到链路和信道全部满足六类的性能要求,其中包括模块、配线架、跳线和线缆等组成部件。
2.提交系统测试报告中所采用的必须是ISO/IEC 11801和TIA/EIA-568标准中定义的最坏情况模型,即3连接点90米链路或4连接点100米信道。
3.厂商应提供在6类产品及系统在250MHz带宽内全面的测试数据,并经得起与六类ISO/IEC 11801和TIA/EIA-568标准要求的参数和指标进行一一对比。某些特征频点的测试结果不能代表完整测试带宽内的性能。 厂商还应提供一些国内外第三方和官方机构的测试结果。 产品成熟,已商业化,已有六类系统的工程应用。 厂家能提供全线的六类产品,可供用户多样性选择,适应用户任何安装方法和配置要求。 用户也可要求使用现场测试仪按照国际标准对厂商提交的链路或信道进行现场测试,看能否满足六类指标。 厂商应提供集成商专门针对六类的安装培训,而有关集成商只有在经过该项培训后,方可参与六类项目的安装与施工(用户可要求集成商出示该类培训证书)。
电缆系统现场测试仪生产厂商福禄克公司的胡立翔表示:“用户最关心的是,在现场测试之后,如何保证系统的性能,保证(布线系统)能应付今后3~5年的发展。”这意味着,由于重新布线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选购布线系统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保证构建的六类系统有足够的传输余量,从而满足未来网络的升级更新。